1948年的冬天,南京城格外地寒冷。全国人民都在渴望着解放战争迎来新的胜利,就像渴望春天的到来那样急切。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1949年的4月23日,南京城内春意盎然。解放军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攻克了蒋介石的老巢——南京。但与全国人民一起等待春天和胜利的一位共产主义战士刘亚生却没有等到这一天。他是解放战争中被捕牺牲的最高将领,惨遭刑讯始终坚贞不屈。就在1948年的冬天,他被敌人缚巨石沉入了长江。被捕牺牲“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一首经典歌曲《南泥湾》让三五九旅为众人所熟知。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部队。而早期领导这支军队的除了旅长王震,还有旅政治部副主任刘亚生。但可惜的是刘亚生没能和王震一起见证新中国的成立。“德才兼备,英勇牺牲的楷模——刘亚生烈士永垂不朽!”这是王震在1983年为英勇牺牲的战友刘亚生的题词。此时距离刘亚生牺牲已经35年了。时间回到1948年的冬天,那个被恐怖和严寒笼罩着的南京城。这里是南京国民政府的所在地,也是蒋介石的老巢。此时解放军已经在辽沈战役中重创了国民党军队,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也即将胜利收尾。眼看解放战争大局已定,国民党开始了疯狂的屠杀行动。一个寻常寒冷的早上,国民党军警将一个人押到了燕子矶上。燕子矶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矶,长江水汹涌澎湃而过。此人正是坚贞不屈的刘亚生。当敌人最后一次问他有没有转变的可能时,身缚巨石的刘亚生面带微笑,并没有回答。气急败坏的敌人直接将刘亚生沉入了长江。年仅38岁的刘亚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主义战士的悲歌。明知等待自己的是死亡,他丝毫不畏惧。因为他隐约听到了从北方战场上传来的枪炮声,他知道,胜利一定会到来!对于刘亚生来说死亡并不可怕,在被捕的2年多时间里,他被折磨得生不如死。作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刘亚生没有在抗日战争中死于日本人之手,却在解放战争中死于国民党之手。这才是最大的遗憾。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历经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就在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在暗自密谋内战。外敌当前的时候蒋介石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足可见他对共产党的仇视。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日,可消灭共产党的初心始终未改。所以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假借谈判之名准备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内战。让中国人民再一次陷入到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上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解放军迅速行动,制定了作战方案。中原地区是必争之地,蒋介石派出了30万重兵围剿中原地区的解放军。王震和刘亚生率领的三五九旅就在中原解放区,为了保存实力,组织命令三五九旅立刻突围。一边是蓄谋已久,武器装备优良、后勤补给充足的国民党军队。一边是武器枪支弹药短缺,甚至是缺衣少食的三五九旅。形势的严峻可想而知,三五九旅的突围行动也变得格外艰辛。困难是打不倒一支铁军的。三五九旅边打边走,向着目的地延安进发。全体士兵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身陷囹圄此时已经担任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的刘亚生和旅长王震几乎是彻夜难眠。为了尽快抵达延安,部队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不是打仗就是行军。强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以及生活条件艰苦,让原本就身体不好的刘亚生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部队条件艰苦,医疗条件更是简陋。如果刘亚生继续跟着部队转移,一来是会耽误行军的速度,二来也会加重他的病情。最后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刘亚生和妻子何薇化装成普通百姓,去往陕甘宁边区治病休养。当时国民党统治着大部分的地区,要去往陕甘宁就必须经过国民党统治区。而此时的国民党的特务系统正在大肆地搜捕共产党员。1946年年底,行事低调的刘亚生和妻子走到陕南黑山镇附近的时候不幸逮捕。经一个叛徒的指认,刘亚生和妻子的身份暴露了。当敌人得知被捕的是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的时候简直是欣喜若狂。他们认为可以从这里得到很多党的机密,甚至是作战部署。的确,刘亚生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掌握着大量的机密信息。但敌人没有想到让刘亚生开口是绝不可能的事。为了让刘亚生开口,国民党是软硬兼施。看到刘亚生被肠胃病折磨得面黄肌瘦,国民党立刻动了心思。刘亚生被带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中,不仅锦衣玉食,还有医生为他看病。刘亚生心里很清楚敌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几天之后,就有人前来劝说刘亚生。“只要你肯投降国民党,金钱、名誉、地位、美女,全部都有”。这是国民党惯用的说辞,刘亚生嗤之以鼻。国民党可以没有那么好的耐性儿,几次劝说无果,刘亚生又被关进了监狱。不仅如此,为了让刘亚生开口,国民党开始言行逼供。皮鞭蘸盐水吊打、老虎凳、电击……一种酷刑不开口,就换另一种酷刑。直到把所有酷刑都是试了一遍,国民党依旧没有得到想要的信息。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对于刘亚生来说都不值一提。让他倍感痛心和意外的是自己的妻子竟然背叛了自己。何薇因经受不住酷刑屈服了,所幸的是她并不知道我党的秘密。但是她却为国民党当起了说客,劝说自己的丈夫变节。面对曾经同床共枕的妻子,刘亚生十分心痛。于是他要来纸笔,直接在狱中写下了离婚书。直言他宁愿一死,也不会当叛徒。如果不是因为刘亚生的级别很高,潜在利用价值大,面对这样一个顽固分子,国民党早就杀之而后快了。南京国民政府也高度重视刘亚生被捕一事。于是在1947年的9月,刘亚生被押到了南京。被关进国防部的监狱之后,等待刘亚生的依旧是无穷无尽的折磨。但不管敌人如何凶残,刘亚生始终不改初心,履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但狱中的日子里,他还会鼓励被关押的其他人一同坚定信念,共同等待胜利的到来。因为刘亚生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国民党一定会被打倒。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现实正像刘亚生所希望的那样,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从战略防守逐步转为战略进攻。三大战役的接连打响和胜利更是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也敲响了国民党的丧钟。1948年年底,在战场上屡屡战败的国民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为了提振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也为了打击解放军气势,国民党决定处决关押的共产党人。刘亚生是高级将领,杀了他显然震慑作用更大。当刘亚生被绑上巨石带到燕子矶上的时候,敌人最后一次问他“你到底有没有一点转变的可能?”“没有,永远也不会有你们说的转变!”这个答案在刘亚生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变过。随着一声巨响,刘亚生沉入了长江。信仰坚定没有给共产党员的称号抹黑,没有给三五九旅丢脸,这是刘亚生牺牲前最欣慰的事情。因为共产党改变了他的生活,也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1910年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这一年刘亚生出生在河北省河间县的一个贫困农户家中。在刘亚生童年的记忆里,只有苦难二字。父亲在他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只能住在牛棚里。吃饭都成问题,母亲根本没有能力供他读书。渴望知识的刘亚生就只能趴在学堂的窗户外听课。虽然没有课本,李亚生依旧学得很认真。河北的冬天格外地寒冷,即便是雨雪天气,刘亚生也从不缺课。刘亚生的行为感动了教书先生,破例不收他的学费,让他到教室上课。李亚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也想通过努力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星光不负赶路人。1927年,刘亚生考入了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进入大学之后,刘亚生的思想彻底地发生了改变。他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大丈夫不能仅仅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要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劳苦大众的命运。当时的北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新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刘亚生决定到北平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同时,刘亚生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1932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继续深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刘亚生和当时的进步学生一起组织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活动,1935年因参加“一二·九”运动被捕入狱。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刘亚生被释放了。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更加坚定了刘亚生的共产主义信仰。而刘亚生在狱中的英勇表现也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1936年,刘亚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刘亚生直接奔赴此地。由于刘亚生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参军后直接担任了王震的秘书。革命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每个人都充满着希望和必胜的信念。在部队刘亚生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参加了有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从秘书到政治部宣传科长,再到政治部副主任,刘亚生完成了一个知识青年向革命军人的转变。南泥湾精神的形成有刘亚生的贡献,而刘亚生也被南泥湾精神激励着奋勇向前。美中不足的是刘亚生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营养不良的刘亚生身体一直很单薄。参加革命后的形势不容乐观,部队的生活条件也很一般,加上经常通宵学习和工作,刘亚生的身体经常会出现一些毛病。刘亚生将革命事业当作第一要紧的事情,从不爱惜自己的身体。1944年11月,三五九旅南征的时候,刘亚生刚刚大病初愈,为了投身工作,他毅然决然地随军南下。长此以往,刘亚生的身体就落下了病根,为1946年的被捕埋下了隐患。虽然投身革命后的生活很艰苦,但是刘亚生却找到了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这对于有理想和有追求的刘亚生来说,是今生最伟大和最正确的决定。所以被捕入狱后,不管敌人施以任何手段,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仰。在刘亚生的心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刘亚生来说,为自己的理想和革命事业而牺牲是无憾的选择。作为解放战争中被捕牺牲的最高级将领,刘亚生坚贞不屈,被敌人缚巨石沉入长江的英勇事迹将永远的载入史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刘亚生用自己38岁的生命践行了当年入党时面对党旗发出的铮铮誓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